时有风吹幡动
故事还得从佛门五祖弘忍传位说起。
一日,五祖唤齐门人,说道:“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次日,其大弟子神秀便在墙上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见后即令所有门人焚香诵偈致敬,又将神秀叫入室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并令其再悟。
神秀苦思数日未果,却突然发现墙上又多出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原来,是贫苦出身大字不识的惠能,听到其他弟子吟诵后认为原偈还未见本性,而托人帮其写上。
众弟子阅后皆惊,五祖观后却用鞋擦了偈,说道:“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并在惠能头上敲了三下,于正门入殿,随即将门关上。
是夜三更,惠能从后门入殿,接受了五祖弘忍的传位。弘忍嘱惠能向南速逃后闭门圆寂。
次日,神秀得知后果然不服,一众人火速出行,意欲追杀惠能夺取衣钵,在追上时,却又被惠能用法说服,终于"放下奢刀,立地成佛。"随后的日子,成为佛门北宗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而惠能怕再生变,换上便服,混入猎人队伍中,一路南下,在某日抵达广州光孝寺。
适逢主持印宗大师在殿前说法。其间两门人见风吹幡动,起了争执,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惠能听后说道:非幡动,也非风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印宗听到后,惊为天人,连忙请其入内。后惠能以佛门六祖身份重新削发。(今光孝寺有藏法塔,见下图。)
并创立推动了三支六叶的佛门南宗。因其主张“见性成佛”,又被称为“顿悟派”。
而“心动”一语,正是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印证。也是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注释。 ”
“心本不生不灭,遇境似有、境灭还无。心之所以有挂念,只是因为,心对世界万事表面的相有所住。故人会有烦恼,进而产生贪嗔痴,无法明心见性,得到真正的自在。要知道,世界上万物都是终须败坏的。所以是虚妄的,不是永恒的,不应该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恋它。所谓万物皆为我所用,并非我所属。"
心无所住,无所挂碍,即是无心无尘。这便是六祖惠能想借此话说的佛理。这个如果细细思考,真的不容易理解啊,我也不能理解,但是还是能给大家一则比喻,试着去体味。
在金刚经里,有一首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说所观、所看、所听、所想,都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是实在。
大家都做过梦吧。
比如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去南极探险,好冷好冷,梦到有一只企鹅跑过来了,叼了自己一口,然后就醒了。醒来发现,自己被子掉到地上了,自己翻身的时候,床上的一根针扎到了自己。也就有了这个梦。
那么大家想想看,这个去南极遇到企鹅的梦,是真是假?在梦中,真真切切,绝对不假,那雪原、那企鹅、那寒冷,都真真切切!等到梦醒了,一场空,原来都是自己的“心”在梦里思维幻想出了一个“虚幻的梦”。所谓“梦时不假,醒时不真”。
假如我们又做了一个梦,梦到和一个朋友争论:“风动”、“旛动”,等到梦醒了,究竟是风动还是旛动?还是“仁者心动”呢?
若人生如梦,那么就确实:不是风动、不是旛动,是做梦人的“心动”。
那么问题来了,人生是一场梦吗?欢迎朋友讨论沟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