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不懂感恩的人(讽刺一个人自私
0 2022-03-25
谢谢邀请。归隐山林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而是古来有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晋代著名散文大家,诗人陶渊明。陶学士有句名言,“吾岂能因五斗米而折腰与乡里小儿”,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那句,“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籍此,愤然辞官不做,带了两个侍婢桃叶和桃根退隐山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退隐之后找一片深山幽谷,远离时政,不闻尘嚣,养花养鱼,又开一片荒地。每天“荷锄戴月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累了时有两大美女桃叶桃根捶捶背按按腰,何等的逍遥自在。一时之间备受朝野同僚及乡邻羡慕和嫉妒。乃至现在还被国人传为佳话,许多人意欲效仿。
然而大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二年以后陶渊明所遭受的困境与窘迫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痛苦与无奈好像都被忽略了。这个问题稍后再续。
归隐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生活与工作出现极大反差或遭受重创,无力东山再起,极度失落感与消极厌世驱动下采取躲避。
第二种:功成名就,事业达到高峰,孤独求败感加之年龄身体的因素,选择功成隐退,颐养天年,如著名歌手李娜,曾为一百多部影视作品演唱主题曲及插曲,九十年代中期便荣获亚洲十大巨星(大陆唯一一人),个人发行量也属前列。于是便选择退隐,清灯古佛返朴归真。
第三种:“少时缺钙,长大缺爱,家庭无温暖,社会受歧视”拼搏多年图劳无功,身心疲惫心灰意冷。叹生不逄时,哀命运不公。尤其感觉身边每个人都嘲笑自己,万般无奈才想归隐山林,种菜放养自给自足,了却一生。说白了,认怂了,认输了,这辈子就这么地了,来世再说吧。
不管是哪种情形的归隐,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接下来再说陶渊明,刚到山上时仗着有些积蓄,每日悠哉游哉,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开始就闹虫灾和大旱与洪涝,风不调雨不顺,颗粒不收,食不裹腹酒茶没有,二桃哭泣,先生泪流。
归隐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一天不死要吃饭,两天不死要穿衣。再说了现代化社会,去哪寻找僻静山林,归隐山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没有当初的韵味和诱惑了。
大隐隐于市。奉劝那些有退隐想法的人,不管哪种情形,首先肯定退隐想法无可厚非,从观念认识,思想理论,行为方式等隐退就行了,身处都市之中依然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真想体验一下归隐山林的生活,是要付出代价的,也可能得不偿失。但人各有志,也许有人能耐住寂寞面对考验成就一番归隐佳话,也未可知。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里伯特,就是这个意思吧。
好了,洋洋千言,耽误了大家的时间。笔者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标新立异,发表独到见解和观点,在下方评论。我是繁城水草,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和点赞,您的认可是我创作的唯一动力源泉。谢谢大家I
追求平静自由的生活,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是现代化社会下,特别是在喧嚣的大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们的一种油然而生的欲望,也是不少厌倦于拼命挣钱的人们的一种想法。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与改变,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的。这几年,返乡创业居住的人也不少。农家游、牧家游,乡村体验式生活等越来越火,这反映了一种时代思潮,即人类对自然的眷恋和热爱。这次疫情使人们进一步深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启发激发更多的人向往自然,追踪自然,回归自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