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是哪里人(真实的唐玄奘)

admin 2022-03-24 20:19:01

受吴承恩《西游记》及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影响,唐玄奘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就算放到世界范围内,唐僧的故事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因受艺术作品的局限影响,大多数人所知的仅为神话故事中的玄奘。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与神话还是有着很大的分别。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史料记载,对比《西游记》原著小说,对这位旷古绝今的高僧生平进行浅显的了解。

《西游记》讲述唐初玄奘前往印度取经的故事,与史实与着本质的区别。区别首先体现在玄奘的出身上。历史上的玄奘,俗家名陈袆,祖籍陈留(今属河南开封一带)。陈袆高祖陈湛,官至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陈钦,曾任北魏上党太守、征东将军,爵位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最风光时任北齐礼部侍郎;父陈慧,做过陈留、江陵县令——祖上门楣可谓风光至极。玄奘幼年失去双亲,随其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十三岁时得到大理寺卿郑善果的器重,被破格录用。小说中的玄奘出身由来,相信大家在荧幕之上已经“复习”过很多次,此处不再赘述。

区别之二,在于取经的目的。

《西游记》描绘的西天取经,一则是如来传经,二则是破灭唐帝心魔,可说唐僧前往西天,一来是为帝王分忧,二来谋求己身“修成正果”,所扮演的角色,实在是一个传经、取经的“使者僧”。妖怪食唐僧肉而长生不老则更像是一个逆向的夺宝冒险故事,齐天大圣等强力打手的加盟,则更丰厚了小说的故事性、趣味性——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历史的路子。历史上,玄奘之行,到印度取经,是周游天下,遍寻名僧以求师,是玄奘在大量研究佛学经典上的求索之路,“遗教东流,六百馀祀,……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他所以西行,求的是佛理,求的是本性,是为了解决中土佛教存疑、争议而行进。小说中唐僧西行,实是诸方推动的结果,有观音点化,佛祖鼓励,有皇帝需求,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则完全是个人自觉的行为,两相对比,小说中唐僧虽是善行代表,却不及玄奘普渡、求索的志向。

从返程来看,小说中的唐僧已经走上人生巅峰,肉身成佛,回归东土轻而易举,回国之际甚至有皇帝前来迎接,而玄奘的返程,却要比西行还要困难了许多,至少他带回来的经书,不是没有重量的。

自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八月始往西行,至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起返程,再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前后共达十九年。奔波劳碌,已经使得玄奘在身体素质上大为下降。

公元664年,玄奘仅因摔了一跤,虽是极轻微的擦伤,却仅六日便与世长辞,与小说实是完全相反的结局。

玄奘在回归长安后至其辞世前夕,前后长达十九年都投身于佛经的翻译。

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和《西游记》的唐僧可不一样:

唐僧有官方护照,而玄奘法师最初其实是个偷渡客。

唐朝初年,玄奘法师曾向朝廷陈情,愿赴天竺西行求法。

不过,他的意愿始终没能得到朝廷的批准。因此,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法师便偷偷溜出长安,越过玉门关的国境而西行。

由此可见,玄奘其实是个典型的偷渡客。按照惯例,出行时必须携带的文牒他是没有的,是为“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因此在旅行途中,玄奘还差点被唐朝边境的烽火台守军射死。

与小说中糊里糊涂的弱质文人形象不同,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是个非常聪慧而且强干的男性。

毕竟,他是独自翻山越岭、出入险境,身边没有一个孙悟空保驾护航,只能全靠自己的智慧摆平。不仅如此,如此漫长的行程,倘若没有充沛的体力和强健的身体,恐怕也完全支撑不下来。

例如,玄奘法师在高昌国时,得到高昌王麹文泰的礼遇。然而,对方却想要强留他,玄奘“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麹文泰发觉玄奘气息渐惙,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这等勇气岂是普通人所拥有的。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是个非常传奇的人物。

上一篇:书荒中,求推荐几本好看的小说(书荒求好看的小说推荐)
下一篇:火影忍者经典语录台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