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是在当时的( )写的(李白的静夜诗原诗是什么?)

admin 2022-03-25 05:28:30

李白的《静夜思》作品出自《李太白集》。

【原文】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床前洒下了一片银白色的月光,好像结了一层秋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凝望碧空中的明月,不由得想起遥远的家乡及亲人。

【注释】

1、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2、床:诗中的"床"字,是大家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有五种说法:(1)、指井台。(2)、指井栏。在古代井栏又叫银床。(3)、"窗"的通假字。(4)、取本义。是坐卧的器具。(5)、"胡床"也称"交床"、"交椅"、"绳床"。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创作背景】

这首《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族舍,当时李白26岁,同年同地所作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头望见了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通俗的口语,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看似平淡无奇,却千古传诵不绝。由于诗人久居异地,深秋的月夜,引起思乡之情,用极精练的笔调,从对时间、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中,写尽了游子对家乡故里的质朴怀念。语言明白如话,音韵流利自然,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达到了极佳的境界。使其流传广泛,没有一首诗可以与之相媲美,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名诗。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透过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一望,好像地上铺了一层浓霜;秋月对孤身远客倍感萧条,凝望着月亮使人产生了遐想,马上想到了家乡和亲人。一个"霜"字用得非常巧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秋季的寒冷,烘托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了诗人从迷朦转为清醒。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同情人民疾苦,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艺术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生于(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县)后随父迀居绵州昌隆(今四川i江油)青莲乡,后二十五岁离蜀漫游各地。

后来到了杨州,在一个秋日的夜晚,抬三头看到天上一轮明月,由此联想起离乡之情,便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名句,”静夜思”。这首诗语句通俗,诗意深动,人人能够背诵。深受人们群众的喜欢,特别常期在外打工拼博者,思乡情切,特别喜欢,因此这首千古名句,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上一篇:叔本华的哲学被称为什么哲学(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是什么)
下一篇:现在高三开始努力还来得及吗(高三现在努力来得及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