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闺怨诗(闺怨诗王昌龄赏析及翻译)

admin 2022-03-25 05:15:25

王昌龄,被尊为“七绝圣手”。

闺怨诗百篇,为何这首七绝闺怨深得诗友欣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把思绪拉回那个年代那个地方,赞赏这首诗也就不奇怪了。

唐朝某段时期,中原国泰民安,但边疆不时会有少数民族侵扰。驻防边疆,从军打仗是那个时期很多年轻人争得功名的很好途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就是其真实写照。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少妇独守闺房成为了这一时期的现象。所以会有许多闺怨诗出现。

请看这首诗:一天明朗的清晨,一位无忧无虑的少妇,细装打扮的宛如仙女,独自一人凭窗远眺。忽然看见路边的杨柳春色洋溢,想起和丈夫分别那日,不觉心头酸涩,眼角微凉,心里十分想念丈夫,后悔当日鼓励丈夫去从军。

前两句写少妇“不知愁”,独上高楼欣赏春色,看似与“怨”无关,谁知这种愁在心里有多深呢?

“忽见陌头杨柳色”为全诗的诗眼。前面无忧无虑的少妇经此转折,悲伤决堤,悔恨不已。“忽见”将这种感情衬托的更加浓烈。少妇不是不知愁,原来她的愁藏的比较深罢了。

“杨柳”在古代象征着离别,有折柳送别的传统。少妇看到杨柳依依,更添悔意。

这首诗只用浅浅几句,却深刻反映出那个时期的少妇无限忧愁的感情,写出了功名与家庭冲突的悲哀。

以上舞动绿茵场为你解答,欢迎关注。

王昌龄,字少伯。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初唐七绝仅77篇,盛唐472篇,王昌龄占74篇,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传世佳篇有四卷诗作,其中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名篇。在唐诗鼎盛之高度时,他提出诗“意高则格高”――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始有调。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作为“七绝名作”之特色主要是:抒写了宫中或贵族等上层社会妇女在赏春之时,借春的“思春之意”。一方面希望夫婿从军建功、立业、封侯。另一方面是情感无处寄托。由此刻画了封建制度下女妇内心情感:幸福的争取,内心的失落,感情寄托的期盼。剖析诗句意来看:诗首“闺中少妇不知愁”是诗人用反义衬题――表示少妇们的梦幻心境。第二句“春日凝妆上翠楼”刻画了少妇浪漫――成熟中的幼稚。第三句“忽见陌头杨柳色”又一春了的“见景思情”――时光流逝,战事偏紧,夫征未归。第四句“悔教夫婿觅封侯”因情而悔恨当初――怂恿夫婿从军封官。反映了“宫之深,怨之重,愁之远,情之浓”――以愁代怨,以怨挣愁,让人寻思耐味!

上一篇:为什么叫三八妇女节的(为什么是三八妇女节啊)
下一篇:你们家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元宵节的风俗 简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