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不懂感恩的人(讽刺一个人自私
0 2022-03-25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教育下学习生活的人,就你所闻所见,你相信得道成仙这回事吗?那么又怎么还会有许多人毅然决然地进山,隐世而居呢?我大概归纳了这几类:
1、一心一意追寻信仰之人
确实有许多人如题主所说,进山修行是为了得道,但是成不成仙又是另一回事了。他们中佛家、道家、基督徒以及其他少数信仰者都有。在山中,他们确实每天按照信仰典籍中的要求约束自己,每日虔诚诵经、打坐、悟道等,以求一份自己内心的功业圆满。
2、感情受挫心灰意冷之人
这个别类下应该包括爱情的失败、亲情的背叛,以及至亲之人离世等造成的沉重打击。许多因此原因进山的人是因为这种经历的缘故,而对以后的情感生活不抱有任何期待,或者不信任。认为在尘世中很难再拥有之前所经历的强烈的情感,从而进山以生活在一种对往昔的怀念或者遗忘当中。
3、事业失败消极避世之人
所谓事业的失败自然包括普通的工作、生意失败或者仕途不顺。这样的人群很多都是在尘世中经历了许多年的摸爬滚打,或许有些人曾经经历辉煌,荣耀一时。但是最终的失败让他们无法承受心理的冲击落差,认为自己已再无精力和资源来实现自己所期许的抱负,再大的成功光辉也会是白驹过隙,从而选择了避世无争。
4、全神贯注专心治学之人
大家普遍认为高学历者应该做金领、白领、教授等等,但是终南山中确实有许多高学历者修行,他们中不乏有硕士、博士、教授学者。为了不使俗世的人情纷繁影响到自己的创作或者科研,他们选择了到山中治学。他们中有些涉略文学创作、绘画、音乐、哲学等,甚至有些人专注高阶数学、天体物理等专业学科的研究。
5、倾慕古风朴素生活之人
有太多的人抱怨现实生活的残酷,认为现世生活让人背负的诱惑、欲望、压力让人们不堪重负,不管是物质方面或者精神方面。但多数人只是抱怨而没有背离现实,而有些人却着实放下了尘世生活,不再为尘世的纷扰所牵绊。他们或者已经有一定积蓄,或者在山中种植,一日三餐、把酒桑麻、琴棋书画、寄情山水之间。
6、社交恐惧不喜喧闹之人
确实有许多人厌烦和人打交道,或者恐惧社交,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而对现实的喧哗极为厌恶,所以进山中来躲避这种吵闹纷繁是他们的不二选择。在山中别人影响不了他们,他们也不会被人与人之间的普世约束所牵绊。不以约定成俗的价值观来衡量他们,或许这样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呢。
除却以上几种原因,或许有人进山隐居也有别的什么缘故,亦属极为小众,答主不一一道来。至于题主所说的得到成仙,那只是少数人的夸夸其谈而已。进山隐居更多的是一种对于个人的修行,而我们在尘世中的生活,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也未尝不是一种修行。
终南捷径,这个词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并非刻意去指那些真正具备真才实学的隐士们!然而又有多少呢?得道成仙!更加难于企及!所以隐居者或是回避现实,或是厌倦城市生活……
亦有真正大能者居之终南,并非采菊东篱,而是饱经风霜,苦心乏力也。山水之间洞悉真理,深悟禅机……
智者乐水,仁者爱山!仁智双全,乐乎山水之间。
很多年前,有一歪果仁,写的《空谷幽兰》享誉海内外,于是终南茅棚人满为患,山民之房租价也逐渐攀高。
修行者,非得在山高水长处么?以便灵气环抱?香霭缭绕?修者修心,心安自理得。心乱在山亦乱,何苦为之?
《风月宝鉴》开篇,大佬曹用一首打油诗,已道尽人世间,“人人都说那啥好,唯有啥啥忘不了………”
综上所述!终南山隐居对身体是不错的,至少没有雾霾。吃山野菜,也不会高血脂。抱此目的者高人!修道成仙!试问古今有几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