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论点(有关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admin 2022-03-25 03:53:08

知识分子有个问题,就是把儒家当作纯粹的知识来研究,这犯了大忌。儒家所说之知,非见闻之知,而是德性之知,这需要体认,需要“实证”,比如《明儒学案》里罗近溪学案那块说的,僧人评价罗近溪已经满了,其他人还需要见性。这个“满”该如何理解?穷尽你思维,也不可能理解到。其次罗近溪说解揽方舟明目张胆大行其事有该如何理解?

中庸之道,不是古代人特有,也不是中国人特有。

良知,人人本有,圣人有,凡夫也有,善人有,恶人亦有。所以说人人心中有仲尼,仲尼是圣人,圣人是良知,良知凡圣具有。

良知,即天理,即性即心,穷理尽性,说的圣人之事,是生而知之,是安而行之,生知安行。

但是做不到的话,就先体认,所以孟子说发现四端,扩而充之,就是诚意,就是义利之辩,是存心养性,需要也就是北宋理学说的主敬,持敬。

圣人之心,冲模无朕,万象森然已具,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以已发未发无不是中,故而发而无不中节,是谓之和。何也,和者,中也。中庸者,中和也。已复其良知本体,其本然一体乃至善。

古今中外,无不具有良知,不待虑而知,无声无臭,良知即中。

儒学的核心是以仁义来约束人内心的欲望。

舍生取义是把欲望、仁义的冲突推到极致的两难境地来解说儒学的理念,这其实在孟子那里属于一种话术,但说的太好了,为全体中国人所公认,那就成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

我们日常并不会经常遇到这样极端的两难,谁都想活,但儒学的作用就是让你认识到有种活叫做苟活、叫做生不如死,还不如义之所在蹈死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就是儒学的超越,让我们认识到总有些东西比生命、比物质更高贵、更值得追求

日常生活中,有点良心、有个底线,不要不择手段的一味追求物质利益就够了

舍生取义,为了义可以失去性命。杀身成仁,意思相似。

仁,义,都是儒家所提倡的。

中庸,也是儒家所提倡的。舍生取义与中庸之道,并不矛盾。

舍生取义,可以实现,只要不怕失去性命。中庸之道,失去性命也不可能实现,如孔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白刃可蹈也,就是不怕失去性命,白话,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但是,即使失去性命,中庸也不可能实现。

中庸,被人说成不偏不倚,搞折中,中间道路,调和主义,不走极端,是错误的。

孔子曰的很清楚,善与恶,中庸是:“隐恶而扬善”。

问题在于,善与恶的标准。

上一篇:身边有一个很恶心的朋友
下一篇:人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普通人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