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最适合朗诵的体裁(散文诗再
0 2022-03-25
一,建安和正始文学
汉未建安时代,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到来了。这一时期的作家们被卷入了极度动荡的时代的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的创作不仅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表现了重建封建社会安宁生活的理想与壮志,具有“慷慨以任气”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建安时代又是文人五言诗的重要发展时期。曹氏父子为中心的众多作家,掀起了五言诗创作的高潮,为五言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经正始诗人的努力,五言诗便成为诗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一时期中,赋于散文等其他文学体裁也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和一定的成就。
(一)曹操、曹丕
曹操的反传统精神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表现了他的乐府诗不因袭古辞古意,而能体现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以古题写时事,因此有不少反映汉未社会动乱的诗篇,如《蒿里行》、《薤露行》,后来的新乐府正是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他的抒情诗表现了统一天下的壮志和实现壮志而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如《短歌行》、《龟虽寿》等。他的四言篇章继承了《诗经》的传统而又有发展,带有浓厚的个人抒情意味。后来嵇康和陶渊明等诗人的四言诗都走的是这条道路。曹操的诗风悲凉慷慨,沉郁雄健,语言古朴。曹操在散文方面也富有创造精神,鲁迅称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散文《让县自明本志令》就是一篇有政治家锋芒的生动自传,他的散文具有“通脱壮大”的风格。
曹丕他主要是生活在建安后期与魏初天下三分已定的时期。生活的贫乏决定了他的创作题材狭窄、思想单薄。他的主要成绩是学习乐府民歌,善于浅显的语言形象地表现思乡与别离等缠绵悱恻的感情,如《杂诗》、《燕歌行》等。《燕歌行》对七言诗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他的散文,如《与吴质书》等,虽字句趋于整飭,而风格清新流畅,颇能动人。他的《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建安七子和蔡琰
“七子”(孔融、陈琳、壬粲、徐幹、阮瑀、应旸、刘桢)也是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忧患的经历对创作具有决定意义。他们的诗歌的杰出贡献是反映了汉未人民的苦难生活,如王粲《七哀诗》、陈琳《飲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此外,刘桢《赠从弟》歌咏了具有高尚志趣的贞刚性格;王粲的《登楼赋》,以富有诗意的抒情笔调描写了乡土之思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处于乱世功业无成的慨叹,是抒情小赋中的名篇。孔融、阮瑀、陈琳也擅长书记或章表,他们的散文具有纵横骋词的特色。
蔡琰的生平经历。她的《悲愤诗》是一篇自传体的五言长诗,它暴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胡兵的凶残,反映了人民特别是妇女在战乱中的悲惨的命运和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它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场面,并深刻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它在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尚不能断定真伪,但后者实是一篇浪漫主义长篇杰作,感情汹涌澎湃,充满对不幸命运的不平与控诉。
(三)曹植
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他所处的时代与曹丕不相同。他的生活与创作都可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曹植具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立金石之功”的功名亊业心。前期的代表作《送应氏》与《白马篇》,或慨叹社会的残破,或渴望为国立功,都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过贵公子的豪华放逸的生活,也使他写下了一些“但美遨游,不及世事”的平庸无聊的作品,如《侍太子坐》等。他的后期由于与曹丕争位的一段经历,倍受曹丕父子的压抑,诗歌主要是抒写建功立业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对迫害的不平与反抗,对迁徙不定的困辱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如《杂诗》、《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吁嗟篇》、《仙人篇》等,这些诗都同时在客观上暴露了统治阶级为了权位而骨肉相残的丑恶。后期游仙诗中所表现的追求长生避世的思想,是诗人软弱性与消极性的反快。诗人后期能体会一些人民的疾苦,《泰山梁甫行》、《情诗》等表现了对人民生活贫困、傜役繁重的同情。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曹植诗歌艺术的特色。他在创作上注重艺术的锤炼。他的诗词藻华美,比喻丰富,对偶渐趋精宻,起调讲究气势,而且善用警句来带动全篇。这些技巧提高了诗歌的形象性,促进了五言诗艺术的成熟,但也开了雕琢词句的风气。
曹植的创作是多方面的。他的《洛神赋》利用神话传说,通过梦幻境界的描写,表现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故事,在封建社会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艺术上想象丰富,描写细致,词采流丽,富有浓厚的抒情意味与神话色彩。他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多用排偶句法,对骈文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四)阮藉、嵇康
正始时代,文学的精神面貌和建安时代显然不同了。这个时代统治阶级日益荒淫腐朽,司马氏与曹魏争夺政权的斗争残酷而激烈,政治环境险恶。代表作家阮籍、嵇康都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他们不满意统治阶级的腐朽、自私与争权夺利,以老庄思想为武器,通过狂放的言论和行为反对成为统治阶级工具的虚伪的礼教,以遗世的态度表示对司马氏的不合作。他们的创作反映了现实的一些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阮籍的代表作八十二首《咏怀诗》,是诗人一生的抱负、追求、反抗、苦闷与感伤的真实记录。它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倜傥的性格,高远的襟怀,如其十五、廿一、卅九等首;同时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和礼法之士的卑鄙虚伪,表现了反礼教的精神和愤世嫉俗的感情,如其十一、廿五、卅一、五十二、六十七等首;他有些诗也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正直之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如三、廿一、卅三等首。《咏怀诗》中流露的畏祸避世思想和感伤颓废情绪是士大夫软弱性和老庄思想消极影响的表现。阮籍处于政治的高压之下,作诗多用比兴和象征手法,诗意隐晦难明。这在艺术上不免是一种缺陷。但他创造了一种在黑暗的政治环境中抒发自已的痛苦和不满的表现手法,对后代产生了很大影响。阮诗的另一特色是善于通过景色的描写烘托出时代的气氛。阮文使气骋词,往往奇偶相生,间杂韵语。。他的《大人先生传》是一篇激烈的反对礼教的名作。
嵇康在反抗现实的行动上比阮籍更为激烈。他散文的成就高于他的诗。他在散文中表现了极为大胆的反抗思想,敢于“非汤武薄周孔”,并指斥“六经未必为太阳”。《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反礼教的声明书,也是与司马氏腐朽政权的绝交书。文章锋利洒脱,很能表现他刚烈的性格。他的诗过于追求一种清逸脱俗的境界,现实内容不够丰富。他的《幽愤诗》、《赠秀才入军》“双彎匿景曜”等揭露了现实的污浊、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愤世嫉俗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意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四言诗的成就高于五言。
二,西晋文学
司马氏建立了西晋王朝,并平灭蜀吳取得了短期的统一。晋武帝实行了一些进步措施,生产有一定的恢复,但士族门阀制度也逐渐形成。这时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一般士族文人,生活空虚,创作上轻视内容而追求形式的华美,走上了形式主义道路。只有左思等少数作家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
{一)傅玄、张华
傅玄、张华是西晋初年的著名诗人,他们的诗表现了由魏到晋的过渡。傅玄以乐府见长,他作诗爱模拟,开了西晋机械模似的风气,如《艳歌行》等。但他另一些诗仍能继承汉乐府精神,反映现实问题。如《秦女休行》、《豫章行-苦相篇》等,或歌颂女子反抗强暴的复仇精神,或揭示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都具有较深的社会意义。有几首爱情小诗如《车遥遥篇》、《杂言》,善用比兴,语短情长,颇近乐府民歌。张华的《轻薄篇》、《游猎篇》讽刺贵族荒淫奢靡的生活,也有一定的汉乐府精神。但过于讲铺张、堆砌、对偶,“通首华缛”,也起了一些倡导形式主义的作用。《情诗》等作品,用笔较平淡,感情较真挚,有一定特色。
(二)陆机、潘岳、张协
太康时代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等众多的作家,是西晋文学比较繁荣的时期,也是形式主义倾向更加发展的时期。陆机在太康时代诗名最大,但形式主义的表现也最突出。他的诗内容空虚,一味追求词藻华丽,对仗工整,语言形式也很板滞。他的一些拟古诗更是亦步亦趋、模拟古人,毫无新意。只有《赴洛道中作》等少数作品多少有一点诗人自己的感受。他的賦和文比诗稍好,除精心结撰的论文名作《文赋》以外,《叹逝赋》、《弔魏武帝文》、《演连珠》都写得比较好。前二文有他自己的感触体会,后者在骈儷文的组织运用上有较高的技巧。
潘岳与陆机齐名,总的风格也是趋向绮丽工整,但不象陆机板滞。尤其擅长哀弔的诗文,《悼亡诗》写得情深语俊。《关中诗》反映了晋世现实的一些方面,也流露了作者“悯民”的思想。此外《怀旧》、《秋兴》、《寡妇》诸赋,文笔清隽,都是“巧于序悲”(刘勰)的名作
张协在诗方面艺术成就比较高。他的诗无繁见平弱之累,能“巧构形似之言”,“词采葱倩,音韵铿锵”,并能做到情景交融。《杂篇》是他的代表作,情志的高远,造语的清新警拔,都超过陆、潘等人的作品。
(三)左思、刘琨、郭璞
左思是太康时代特殊的诗人。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在形式主义风行时,能以诗歌反映现实,代表着太康文学的进步倾向。
左思具有统一国家、巩固边防的雄心壮志,积极要求用世。但由于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下,只能屈居下位,碌碌无成。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就是借咏史的形式表示对这种不合理现实的反抗。这些诗表现了诗人进步的政治抱负、积极用世精神和功成不受爵的高尚品格;揭露了门阀制度扼杀贤能的罪恶;表现了对“高门”的否定、对权贵的蔑视、对丑恶现实的决裂态度。左思的诗笔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充满反抗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在五言诗的表现艺术上也更为成熟。
刘琨略后于左思。原为贵公子,西晋未年,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成为爱国志士。作品虽只存三首,却都具有爱国精神。《扶风歌》表现了诗人救国的壮志和对祖国深沉的感情,诗中表现卫国抗敌的艰苦情况,透露了东晋政权的黑暗腐朽。《重赠卢谌》抒写了自己失败被囚后不忘抗敌的坚定意志和悲痛心情。他的诗具有清刚悲壮的特色。
在玄学盛行的影响下,西晋未年兴起了玄言诗;“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这种诗风统治诗坛直至百年之久。它与形式主义诗歌一样,表示着士族文学的堕落。郭璞是在这种风气中有所变化而获得一定成就的诗人。因为他有着“庶唏河清”的愿望,并不是完全忘怀现实的人,所以他的代表作《游仙诗》往往“辞多慷慨”,是借游仙而咏怀。其中所表现的对“朱门”的否定以及感叹才智之士知遇难期都有一定思想意义。但他诗歌的主旨却在歌咏高蹈遗世、逍遥永年,消极性很大。
(四)陶渊明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生活于东晋后期。
陶渊明早年具有儒家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志向。三十岁前后,曾屡次出仕,也屡次遭受挫折。在老庄思想盛行的响影下,他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思想,终于在四十一岁时对统治阶级表示了最后的决裂,拂衣归田。
陶渊明由于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他的创作能够对现实有一定的揭露,如《飲酒诗》“行止千万端”、“羲农去我久”及《感士不遇赋》等,表现了对污浊现实的否定,以及他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清晨闻叩门”、《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等。
陶渊明不同于一般隐士是他亲自参加劳动。归隐后并设有完全忘怀现实。《述酒》、《读山海经》“巨猾肆威暴”、“精卫衔微木”、《杂诗》“白日沦西阿”、《咏荊轲》等诗,表现了诗人对时事的关怀,“有志不获骋”的愤慨和愤世嫉俗、反抗強暴的精神。这“金刚怒目式”的一面是诗人人格与创作不可分割重要方面。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田园生活和朴实真率的性格宻不可分。他诗中所写的都是普通的事物、平常的生活,由于诗人依据表现的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了精宻的选择,在客观素材上倾注了诗人的感情,从而构成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具有特定的思想意义的意境。陶诗在描写上主要采取白描手法,平平地叙述,淡淡地描写,却显得精炼省净而富于形象性。陶渊明善于提炼口语,他的诗语明白如话,却又极富于形艺术表现力。所有这些便形成陶诗平淡、自然、省净、淳厚的艺术风格。
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汚的品格,为后代许多进步诗人所景仰。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与此一脉相通。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极为深广。
三,南北朝乐府
南北朝民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继承了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尤其是北朝民歌。这在形式主义猖獗的南北朝,特别可贵。它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五、七言绝句体——的新道路,当时鲍照、谢脁等人已有仿作,它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或含蓄,或夸张,新奇的想象和警喻、巧妙的双关语,都对后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等有所启发。此外,如口语的运用,也大大地充实了文学语言,增強了诗歌的生动性和亲切感。
南朝情歌,基本上是健康的,但在客观上,对梁陈宫体诗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南北朝诗人
(一)謝灵运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在刘宋统治下政治上很不得意,于是肆意遊遨山水,写了许多山水诗。由于他对政治权势很热中。“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他游览山水往往只求暂时的适意,写诗也是“寓日辄书”,他诗中的许多玄言佛理也往往不是他真实的思想感情。
他的山水诗善于铺陈雕琢,具有富艳精工的特色。他诗中名句很多,有些象“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有的却有雕琢痕迹。他的诗中,《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石门嚴上宿》等少数篇章,艺术上比较完整。多数的诗都“有句无篇”,沒有割掉玄言诗的尾巴,结构也有些雷同单调。
他新创的山水诗对南北朝、唐朝的山水诗文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和他齐名的颜延年,诗的艺术成就远不如他。
(二)鲍照和七言诗
鲍照贫贱的出身和受压迫的生活经历。他的出身地位决定他的创作道路和谢灵运不同。他注意继承和发扬汉魏乐府的传统精神。他的优秀作品都是乐府诗。《代东武吟》写穷老还家的兵士报国无路的悲凉心情。《代出自蓟北门行》写边塞战士的卫国壮志,《拟古》“束靳幽篁里”中反映人民的疾苦,以及《采菱歌》、《中兴歌》等模仿当代民歌,描写健康爱情的五言小诗。
他的七言和杂言乐府最具有创造性。《拟行路难》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他的七言杂诗体,音节又激昂顿挫,富亍变化,使他的诗篇煥发出新的光彩。当时文人读他的诗感到“发唱惊挺”,“倾弦心魂”。
七言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比五言更为艰难曲折。先秦两汉时代巳有七言民间谣谚,但是长期以来除曹丕等少数作家外都不重视七言诗,直到西晋时代,七言还被文人看作“体小而俗‘”的形式。鲍照不仅大胆地采用七言形式,而且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用创造革新的精神改造了这种形式,使原有的七言诗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鲍照是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从杜甫的评论中,可以看到鲍照对李白、高适、岑参等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三)謝脁和新体诗
自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由于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齐永明年间周颙发现了“四声”,沈约等诗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迭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提出避免“八病”的主张,并结合晋宋以来诗歌讲对偶、雕琢的技巧,创造了“永明体”新诗。这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走问讲究格律的自然趋势。声律说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诗、赋;骈文以及词、曲等文学形式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谢朓是齐代最优秀的诗人。他的诗主要是游宦生活中写的山水诗。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诗风比较清新流丽,很少繁蕪词句和玄言成分。但也存在“有句无篇”和“善自发端而末篇多踬”的缺点。《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诗是他的代表作。他集中新体诗不多,《入朝曲》等篇很象唐人律诗。《玉阶怨》等五言小诗仿南朝民歌而有所提高,情味隽永,对唐代五言绝句影响较大。李白对谢朓诗有很高的评价。
沈约、王融等诗人写的新体诗,在运用格律技巧上也获得一定的成就。
(四)梁陈诗人和宫体诗
梁代诗歌内容日益委靡空虚。梁简文帝君臣所提倡的宫体诗,更是当时官庭腐化荒淫生活的反映,这种以绮靡形式寓色情内容的诗,标志着诗歌的堕落。这种诗风一直影响了梁至初唐一二百年的诗坛。
但是,梁陈也有少数较有清新气息的作品。梁江淹的拟阮籍、刘琨、陶潜等人的诗,气息能接近原作,思想也有所寄托。吳均的《赠王桂阳》、《山中杂诗》,何逊的《临行与故游赠别》、《相送》,陈代阴铿的《晚出新亭》、《五洲夜发》等诗,或抒情怀,或写山水,都有一定成就。杜甫对何逊、阴铿的诗有一定的赞美。
(五)庾信及北朝诗人
庾信前期是梁朝的宫庭诗人,四十二岁到北朝以后,生活和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他到北朝后的诗以《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作。在这些诗里他反复地倾诉了自己屈身事敌的耻辱、痛苦和怀念故国的深厚感情。内容丰富复杂,感情沉郁悲凉。如《摇落秋为气》写梁朝败亡的悲剧,《
萧条亭障远》写在荒寒北国送别南归故国的朋友,都能体现这些特点。他的《寄王琳》、《寄徐陵》等小诗,也是写同样的思想感情,能寥寥数语中见到千迴百转的痛苦。
他继永和发展了南朝诗歌形式格律的成就,在五言、七言的各种形式上都有所创造。他的诗代表南北诗风的统一,即有南朝诗歌的精密华美,又有北方诗歌的质实刚健。他的诗对唐朝有更直接的影响。杜甫对他“暮年诗赋”的称赞不是偶然的。
王褒也是由南入北的诗人,他的《渡河北》等诗也接近庾信。
:
也许题目作者自己浑然不觉吧,这是在用"科学思维方式″探讨文学现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