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越来越冷(北方和南方的冬天)

admin 2022-03-25 03:06:45

2020年已经入伏,而且今年的伏天40天,又是一个难熬的夏天。数伏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十天内为初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十日内是末伏(即俗话所说“秋后有一伏”);初伏与末伏之间为中伏,或十日、或二十日。三个伏天,总共或三十天、或四十天,不可能出现其他天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般情况下,一年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但是今年为什么我国北方这么凉快,这种现象异常吗?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2020年是强“厄尔尼诺”年,而引发我国南方洪涝,北方凉爽的天气。其实最近两个多月,好像全国气温都不太高。请看下图,我国6月21号到7月20号,全国近30天气温平均情况图。只有华南、华中地区出现小范围炎热天气,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比较凉爽。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具体规律可以简单总结为“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雨不雨、该旱不旱”。“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最早出现在秘鲁和厄瓜多尔一带渔民对异常气候的称呼。地点位于南美赤道附近,由于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数千公里的海水异常变暖的现象,引发世界各地气候模式发生异常变化,自然灾害频发,表现为干旱、洪涝、冰雹、冻害、风害、暖冬等等。厄尔尼诺现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发烧啦”,比喻是不是很生动。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的海水比较暖,东太平洋的海水比较凉。但太平洋海水“西暖冬凉”的状态并非一成不变,它每隔几年就有可能发生异常,衡量的标准就是看中部和东部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的变化。如果该海域海温变化只在±0.5℃以内,那属于正常浮动;如果该海域升温0.5℃以上才叫“厄尔尼诺现象”,降温0.5℃以上叫“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一般2—11年发生一次,但是这个时间间隔在慢慢发生变化,时间变的越来越短,越来越频繁。厄尔尼诺现象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即厄尔尼诺发展前、厄尔尼诺发展中、厄尔尼诺形成后、厄尔尼诺减弱后,这四个阶段会导致气候状态出现不同的异常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时间最少三五个月,持续时间无法确定,最长有时可能持续两三年之久。其形成原因:跟太平洋底火山爆发或地壳断裂喷涌出来的熔岩的加热作用造成洋流变暖有关,也跟东南信风减弱和“刹车效应”的地球自转减慢等因素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我们也要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厄尔尼诺减弱后到拉尼娜生成前的气候状态与拉尼娜减弱后厄尔尼诺发展前的气候状态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后肯定会发生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造成影响最严重的一次是灾难是1998年洪涝灾害,面积影响之大,受灾人数之多,经济损失无法统计。“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各地都会造成影响,我国从建国以来至今,已有13次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记录,分别是:分别是1949年~1951年、1954年~1956年、1964年~1966年、1970年~1971年、1973年~1976年、1984年底~1985年、1988年~1989年、1995年~1996年、1998年底~2000年初、2007年底-2008年、2010年底至2012年、2014~2016年,2018年~至今。

2020年,是“厄尔尼诺”年,是2019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延伸。2019年,“厄尔尼诺现象”给大家带来的影响,相信大家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吧。国际上表现为:欧洲诸国高温、澳大利亚的高温记录、美国的极寒天气创记录、菲律宾的干旱以及哥斯达黎加的火灾等等。我国表现为:西北内陆洪涝灾害、南涝北旱、台风数量偏多,西藏入冬气温异常偏高等等,都是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密切关系的。本次“厄尔尼诺现象”以持续20个月之久,形成了一次超长的厄尔尼诺现象事件,强度为中等偏强,虽然力度不如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强度,但是其“统治力”可以排名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二位。并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19年冬季发展起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势力在今年年内并未减弱,相反还在继续维持,甚至有增强倾向,将持续到2020年至2021年,强度为中等以上级别。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总体来说,就是出现“暖冬凉夏”的可能性较大。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54年、1998年和20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凉夏。

过去和未来副热带高气压带变化趋势图

看上图,这是过去和未来副高变化趋势图。其中深红色的就是今年“软弱无力”的副热带高压, 左上角可以看到预测的日期, 由于去年冬天出现了小型厄尔尼诺现象, 所以今年副高出现“前列腺肥大”, 牢牢把控西北太平洋的副高,让台风无法生成。 没有低气压在南边顶起副高, 副高就很容易转跳失败, 往年6月底副高就会北跳赶走梅雨带, 今年从6月开始副高多次尝试加强北跳, 全部都以失败告终,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 7月20日前后副高的再一次北跳尝试 ,很可能又是失败的结局, 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深入南下 ,让副高在24日前后出现一个坑 ,在27日前后又大幅疲软的副高, 缩回江南一带。据最新气象资料显示 ,上海在下周初的21日前后有出梅的机会, 但7月24日和27日这两天受梅雨带影响, 有可能再度出现两次暴雨,这就是“倒梅雨”形象 。这些都是厄尔尼诺现象势力强劲所引起的。导致南北气温偏低,全国出现凉爽的感觉。

但是大家不要窃喜,因为真正的伏天还没有“发威”,现在凉快,并不代表以后也凉快。就行2019年的冬天一样,三九四九不冷,但是立春后的六九七九寒风凛冽,北方在二三月份雪天不断,不知道到大家还有印象没有。跟冬天一样,随然该冷的时候没冷,推迟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后还是如期而至。现在呢,该热的时候也没有热,但并不代表以后不会热,它可能只会迟到但是从不缺席。大家注意看未来的天气预报就很好理解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应邀回答问题:今年大气候感觉有点异常,到了雨☔️季迟迟不下雨。反而南方降水量偏多往年,这说明了南方的暖湿气流很难到达长江以北地区。

老年农民讲:署伏热则生雨,署伏凉则生风。就是说伏见每年都是在三十六七摄氏度温差较小。今年恰恰就是。过了立秋气候变化是热生风冷生雨,立秋节气过后热生风冷生雨。与伏天相反。假如说今年伏天该热不热,立秋节气后阴雨绵绵。

降水量与大气环流有关,大陆性气候明显。热高压迟迟不能向北移动,是造成北方雨水少气候凉爽的主要原因。劳动人民长期总结的经验值得推敲。

上一篇:为什么苏轼叫子瞻(苏东坡是苏轼的字吗)
下一篇:男朋友不努力上进怎么办(男朋友不想努力怎么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