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有什么意义(九九重阳节
0 2022-03-25
本人从近两年才逐步培养起了读书的习惯,现在平均每天读2.5小时的书。在这个过程中也感觉到了不少纠结与障碍,尤其是最近似乎是遇到了一些瓶颈。我想这其中的困顿就与此问题有关吧,于是便在此抛砖引玉。
一、教条主义
我们对知识的敬畏,作者的崇拜,就容易产生一种盲目地对权威的服从感。我们相信书中的条条框框,喜欢引经据典去参与讨论。其实“尽信书不如无书”,就连最严谨的科学理论,其最大的特性也是其可证伪性。我们读书一定要带有怀疑批判的精神,但实际上能做好这点也很难,因为稍不留神又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误区。对此,个人的建议是,对同一主题,阅读不同立场观点的书,在阅读时一定要理解作者的限定环境,抛去个人主观情感,先洗手再思考。比如读《自卑与超越》我们就要理解作者在开头提出的对正确意义的定义,广义来说意义本身不存在对错之分,但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就有。所以这时你就需要调整心态,决不能以一个超凡出世或是愤世嫉俗者的身份去阅读,不然你就无法理解不同人在表现优越感所采取行动的优劣之分。
二、优越感
读书确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如果因此产生强烈的优越感就偏离了读书之道。记得逐渐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我就喜欢向人炫耀自己这个月读了几本书,跟人讲道理的时候也是说某某书上怎么说的,并且还会觉得某些人非常肤浅。读书完全成了一种炫耀和虚荣。我想这也是很多人读书会出现的问题吧。对此,我们需要更高地要求自己,我们要反思自己看完一本书真正能消化吸收了吗?自己能不能进行类似的创作?没想到此,我只会自惭形秽,继续愤而启之。
三、轻视实践
不得不说读书是一种捷径,书中很多思想理论都是对现实的高度总结。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直接得到答案。这是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长期以往,我们也会陷入避重就轻,脱离实践的陷阱。比如,最近我在学诗词,我直接就拿了一本《诗词格律》阅读,结果读完似是而非,一下就忘了大半更勿论提笔了。而《红楼梦》中,香菱学诗这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黛玉教香菱读诗就没有巧,要她将李、杜、王维、陶渊明等作品看了个遍琢磨了个透,然后香菱作诗水到渠成。所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书引起的这个轻视实践的惯性,须慎之避之。
四、丧失思考与想象
这正是我近期的困惑,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但读了这一两年的书,感觉脑海里被无数的理论思想故事所占据,随便拿出一个来发现都是别人的东西。自己的见地全无,或或多或少受了影响,丢失了自己独立的原创思想。对此,我的想法是,我应该时不时放下书本,走向生活,多观察领悟。因为原创精神的来源大概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视觉意识产生的吧。
五、固守一隅终成瘾
过去我看书只看自己感兴趣觉得轻松的书,比如一些小说,一看就是大半夜。逐渐我意识到,这非读书之真趣。这会限制我们的视角,同时也与看直播刷剧等娱乐无异。读书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新的知识与思想的播撒萌芽,其实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读书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必须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不断进步,从读书中获益。因此,我开始读各种主题的书。我现在的书单里,就包括文学经典、数理哲科、经济金融、心理思维,偶尔还客串下畅销的美文情感。要不是能力不足,贪多难嚼,我还准备看看音乐、建筑、烹饪类的书。总之我希望的理想读书状态是织成一支大网,能将各种思想知识先简单地网罗起来,对世界有一个总体全面的认识,再根据自身的特点,去专研其中二三。细水长流,暂不求一时之发。
读书纵然也有危害,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因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敢于完善自我的人终会突破这些屏障,走向成熟。
书是知识的才富,是智慧的啟迪。但就是言和賣是用钱听老师讲解课本智慧的,即一字值千金,所以成本高而且贵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