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清明诗赏析(黄庭坚的清明诗翻译)

admin 2022-03-25 02:30:31

【清明】北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1045~1105)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黄庭坚的为人,有旷达之风,但旷达中也饱含着郁勃之气。唯其气势旷达,所以他的律诗能得庄子的纵横洒落。‘’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唯其郁勃,所以他他多方避俗,力求以奇倔的风格抒发心中块垒,表现那种不肯与俗沉浮的兀傲境界。这两种气度的结合,在《清明》一诗中表现得最为显著了。

黄庭坚此诗一贤一愚,原是泾渭分明但其结尾句为何却显得有些迷惘呢?‘’愚贤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这固然有无论贤愚,最后都不免同归于荒冢(千古人生)的意思,但最主要的对当时小人当道,政治黑暗的深深愤慨。这跟屈原所说的‘’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称恶(楚辞)‘’具有相通的地方。如果着眼于全篇,那么对结尾情调的体会,也就可以分明看出此诗以郁勃为主,旷达为次,而郁勃中包含着对落井下石的小人蔑视的心情。这就是黄庭坚为什么怀着独立苍茫,满腔悲愤的情绪,效法屈原,写下这一新形式的《天问》之因了。谢谢!

清明是传统的节日,有踏青桃李之笑,也有扫墓荒冢之愁,有惊蛰龙蛇的腾飞,也有枯木春缝的绿柔,有乞墓食者的狂傲,也有不公候之士的甘焚,黄庭坚的《清明》写了两种人的两种境界,世俗的,高浩的形成鲜明对比,最后直抒情感,参悟禅机,一地之内,一时之间冷暖不同,贤愚难辩,最终不过是野田荒冢之上的篙草而己,一般写清明,旧时写扫墓的凄凉,现在写踏青的快乐,两者情感同时出现在清明诗中,不仅仅只有独特,而是作者豁达的人性。

上一篇:正月十五闹元宵节目(正月十五闹元宵节视频)
下一篇:朋友来我家后丢了贵重物品(把朋友贵重东西弄丢了怎么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