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是一首什么(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什么诗)

admin 2022-03-25 01:31:46

我也非常喜欢王昌龄的《出塞》这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歌大意是:秦时明月还朗照着汉时的边关,守边御敌的将士还没有回来。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健在,绝不会允许匈奴度过阴山南下牧马。这首诗从描写边关景色入笔,用短简的笔触侧面描绘了战争的惨淡和深远影响,又从议论的角度表达了作者许多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是一首容量很大的诗。这首诗是七绝中的精品无疑,但它到底有多好,好到被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我们得去看看评诗人是怎么说的。

第一种评论:认为“秦时明月汉时关”首句出彩

《升庵诗话》曰: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说诗晬语》曰:"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边防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上述三个评论都高度赞扬了诗歌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表达,的确十分高妙。诗人描写景色,并没有着眼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情小物,而是用放大的眼光,夸张的手法,写到了“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读来有一种跨越时光的感觉,这种感觉与战争、军人等关键词联系起来,意味深远且有十分浓郁的悲凉之感。诗人利用这种手法表达了对朝代更替、历史沿革的种种思考,发人深省。所以,这一句被古人称之为“神来之笔”,实属不可多得的精品。

第二种评论:认为诗歌有风骨之质

《网师园唐诗笺》曰:悲壮浑成,应推绝唱。《唐诗直解》曰:惨淡可伤。结句出人意表,盛唐气骨。《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第李诗作于沦落,其气沉郁;少伯代边帅自负语,其神气飘爽耳。《岘佣说诗》曰:"秦时明月"一首,"黄河远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以上几种评论侧重于诗歌的风骨。古人评论诗作历来是重视风骨的,没有风骨的作品必不入流,而风骨之作也有高下之分。就此诗而言,古人比较的对象是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以上几首佳作相比之下,虽然其意境都“惨淡可伤”,但作为边塞诗其“壮”的程度不一样。我的观点是王昌齡与王之涣的更为“风骨”一些。另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还有弦外之意,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用人不当、国无良臣的不满。敢于畅言,这本身也是一种风骨。

第三种评论:认为被称为压卷之作值得商榷

《唐音癸签》曰:王少伯七绝宫同闺怨,尽多诣极之作,若边同"秦时明月"一绝,发端句虽奇,而后劲尚属中驷,于鳞遽取压卷,尚须商榷。看来,古人对诗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对同一首诗的评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是无论如何,这首诗是诗中的精品毫无疑问,这也是大浪淘沙之后,这首诗仍然在诗歌史上光彩夺目的原因。

王昌龄《七绝》:秦时明月汉时关,(首句就描绘了两个朝代,既突出了一遍沧凉的边关境象,但又何等恢宏大气)。万里长征人未还。(两个朝代的战争从未间断,至使远离家乡去征战的亲人,不知何时才可归还)。但使龙城飞将在,(如果参加收复龙城的将领:云青和飞将军李广等名将还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怎会让外族胡人的骑兵度过边界的阴山呢)?整首诗表现了历史年代,为保护国家边境不受侵略,一代一代的壮士英雄,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守卫国土的大无畏气概!古人尚且如此,今日就更有现实意义了!唐代名人写诗,多以咏景寄情,吟风弄月为多。但王昌龄这首七绝,就摆断了这种现象,完全借以表达了一种为国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精神和豪迈气概!故能成为七绝唐诗中的压轴之作。

上一篇:高雅的英文名字 女孩(英文好听的名字女孩名字大全)
下一篇: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哪国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