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余华这本小说的意义(写苦难人生的小说)

admin 2022-03-25 00:08:42

余华的《活着》,是一部卖相极为惨烈的小说作品。全篇围绕着活着→死去、死去→活着这样的程式在推进演绎,直至把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余华的这篇小说曾获得了无数读者的膜拜与敬畏,先被封神后被推上神坛,余华也获颁了先锋作家的名号,可谓是名利双收,一举多得。

这部作品也由著名的第五代大导演张艺谋搬上荧屏,引来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我个人也曾经是这部作品的拥趸和先锋支持者,感觉余华这小子把故事写绝了。初看的时候欲罢不能,再看的时候照样手不释卷,不忍遽离。

但是,延轶至今,现在来回味这部作品,却感觉有着先天的不足。这种不足不是小说语言风格上的,也不是小说意境营造上的,更不是小说细节刻画上的——它是来自作者内心的主观故意上的,或者说它是作者内心轨迹的剖露和布白。

以余华六十年代的生人年份,去写一个远离那个年代的故事,其先天就有一种见识的不足。这种不足在整部书中被逐渐放大到各个层次、段落,形成了压制性的包围结构,使陷入其中的读者很难自拔脱身。

余华的作品环境营造不可谓不成功,但通篇裹挟在压抑、窒息的氛围之下,难免有喘不上来气的感觉,心随着故事延展持续下沉,直至深不见底,暗无天日。

我个人的后知后觉是:余华的这部书实在是太过悲情阴郁,没有一丝阳光雨露的滋润补养,就像一个没了退路的断臂之人,只能纵身跳崖或者拔剑自刎,这种创作上的悲情压制实在不符合人们心中无暇的美学原理,更是对当时社会的莫大讽刺与苛责。

我们愿意相信悲剧的力量,也愿意以我血荐轩辕,给悲剧一个光明的未来,但以余华如此彻底的一黑到底、一死到底,实在是当今文坛不可撷取的文化现象,也不宜大加提倡,更不是对当时的社会一种客观的、由衷的表达。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这部小说能让我们在生活最困苦的时候发现哦,原来还有比我们更惨的人生,其实我们现在的困苦都不叫事……

上一篇:只要功夫深的下一句铁杵磨成针(只要有耐心铁杵磨成针)
下一篇:李白的山河诗有哪些(李白喝的酒)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