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曾巩的意思及赏析(咏柳古诗曾巩译文)

admin 2022-03-24 23:17:03

谢邀。我是晴空莽莽,一起闲读诗词。

说起咏柳诗,最耳闻能详的当属贺知章的这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的勃勃生机扑面而来;曾巩的这一首《咏柳》独特在于把柳条比作得志便猖狂的小人、恶势力,跳出了固有意象,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感受。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先来说说曾巩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诗?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先生”的曾巩出身世代耕读之家,天资聪慧,记忆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在散文、诗词、书法等文学方面有卓越成就。

曾巩入仕为官,勤于政事,关心百姓疾苦,兴教劝学,政绩斐然。这首《咏柳》创作时间已不可考,只能从其为官生涯中去寻找,晴空推测可能是在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中途受阻的这一阶段的某个春天。

变法期间,曾巩在治下奉行平反冤狱、打击豪强、维护治安、救灾防疫、疏河架桥、修缮城池、兴办学校、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等为政措施,深受当地群众百姓得拥戴。

看见朝中群魔乱舞,张牙舞爪,曾巩写诗贬低嘲讽,同时也是表白自己坚定无悔的决心。

浅析《咏柳》:表面猖狂,实则后继无力

春日刚刚来临,河边的柳条凌乱不堪,尚且来不及泛起青黄之色,就开始倚仗东风的照拂,飘忽起舞,肆意妄为,猖狂摇摆。

"倚得东风势便狂",透过柳条风中狂舞的行动,仿佛看见了那些小人的猖狂嘴脸。“东风”不再是春天的信使,成为诗人笔下恶势力的帮凶,助力势利小人蓄势待发。

可是连摇摆都要借助外物的柳条能干什么呢?他们只知道挥洒出更多的柳絮,企图遮避日月的光辉,却不晓得,秋天来临时的霜寒地冻,将使它逃不掉枯萎凋零的命运~

“解把飞花蒙日月”嘲讽势力小人的虚张声势的愚蠢行为,掩耳盗铃,柳絮飞花妄想遮天蔽日,实则是后继无力;“不知天地有清霜”作为全诗的点睛之笔。警告“柳条”不要得志便猖狂,终将被清霜覆灭,发人深省!

浅析:与其他咏柳诗对比,曾巩不落熟套

古诗词意象当中,“柳”通常指代春色,还有离情别意,亦或是送别时折柳相赠。贺知章笔下的柳就是春天的代表,春风化雨,春回大地,所以“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仙李白笔下的柳是带着离愁别绪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晚唐诗人唐偓折柳相赠“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千古贤后长孙无垢唯一一首《春游曲》“檐边嫩柳学身轻”则是借用了柳腰的意象。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大多跳不出柳树原本的意象,纵观历代诗人唯有曾巩的《咏柳》别具匠心,用咏柳来讽世态,跳脱情感之外,令人惊叹深思。托物言志暗讽猖狂小人,诗中不露锋芒,然而意义深远。王安石曾盛赞“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可见一斑。

引申开来晴空甚至产生了一报还一报的想法:

诗中的春柳经不住霜冻,清霜亦会被冬日的暖阳所化,冰雪有消融之时,万事万物都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运转之中。善恶到头终有报,谁能够笑到最后犹未可知~

曾巩是北宋时期,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巜咏柳》原诗是: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咏柳》其意是,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古时的诗人,一般用“柳"来写离别伤愁景象,然而曾巩则用它来描述那些得一时之势的小人百态。他的精彩就在这里。

比如说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借杨柳,当春风刚来时黄叶未脱净,就倚风势忘我得行的猖狂地摆弄着自己的舞姿,用来以讽刺那些邪恶势力,卑鄙小人。同时带着嘲讽,蔑视,得势小人的张牙舞爪的丑态。

前两句为后两句作铺垫,于是后两句就水到渠成。

你柳条借东风猖狂,而最终的结论是,你也就是只能将你的花絮飞上半天,而却忘了还有秋季来临,冬季的严寒霜冻,到那时你只会枯萎凋零。

"不知天地有清霜"这句为全诗画龙点睛之笔。也就提出了那些得一时而势的小人一个严正警告,同时促人警醒。

所以说曾巩"咏柳"有他精彩之处。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错误的理解请老师们指教。

上一篇:读《道德经》的感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什么意思)
下一篇:一眼能看透他人的人(跟聪明人聊天自己也就聪明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