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首诗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杜甫 猿啸哀的诗)

admin 2022-03-24 22:37:14

唐诗七律第一,首推杜甫的《登高》

后人评价杜甫的诗风沉郁悲壮,《登高》是其巅峰代表作。

这首诗不仅隐藏着作者对天道、人道的感悟,而且囊括了历代壮志未酬文人对少老、家国、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体会,合起来可以总结为‘八哀’。

这‘八哀’层层递进、相互渲染,再结合作者的人生阅历、理想抱负和社会背景,即便是不懂诗的人,也能从中体会到那种孤独、悲凉、无奈和执着!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

《登高》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论诗之品鉴,明清之前的鉴赏家奉行‘诗庄词媚’,求‘正’为要。

至乎明朝,虽然诗词式微,但高启、李梦阳、王世贞、胡应麟、杨慎等人复古之风甚烈,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以‘求真、济世’为要,比唐宋的诗评家在理论水平上更高一筹。

因此,他们对杜甫这首诗的评价更中肯、更有开拓意义!

深入赏析,《登高》为什么是七律第一?

安史之乱结束后,当时各地虽然基本结束了战乱,但藩镇割据、外敌入侵,唐朝的国势已显出末代之像。

此时杜甫已从成都漂泊到夔州,租了一些公田,开始了仅有的几年隐居生活。

但是,诗人虽然远离了朝堂,心中却依然系着黎民百姓、家国安危。

一天秋暮,诗人踽踽而行,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登高》。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从诗法上讲,开首有开门见山、旁敲斜击和比兴托寓式三种。

杜圣首句同时用了‘旁敲斜击’和‘比兴’法,但语言上却是‘开门见山’式。起句突兀,如狂风骤雨突至,蓦然把人拉入沉郁悲壮的氛围中。

▲风急,表面看是自然界的秋风挟以凄厉之势袭来,实际是诗人敏锐地感觉到所处的时代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天高,表面是指秋天的自然景象,实际则是整个唐朝正处于一种剧烈变化的时代大背景中。

安史之乱中,当政者为快速平叛,以封‘节度使’来招降各路叛军,导致晚唐后藩镇林立,全国大半地区不再受唐王朝的实质统治。

▲渚清沙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秋天景象,寓意不深,主要起到点染衬托的作用。

▲猿啸哀、鸟飞回,猿啸凄厉而长,历来是‘悲’的意象词,这是作者借‘江猿之声’提醒当政者要警惕那些在暗潮中汹涌的变化;鸟飞回则让人联想到‘无枝可依’,也是诗人对国事飘零的直接感触。

所以,首联看起来好像是在说风景,其实是诗人把当时局势的变化隐入诗中,以提醒当政者警惕和注意。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理解了首联的意思和诗人隐藏的深义,第二联就更容易理解了。

如果说首联是作者用‘密码文字’向唐王朝统治者发报军情信息,表达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那么这一联就是在上一联的背景作用下,作者对天道、人道的深沉感触了。

▲无边落木,诗人站在高台上四望,正值深秋,落木萧萧,这是天道下的自然之法。可是,这和唐王朝目前的处境何其相似?如果说朝廷是主干,那么百姓就是枝叶,主干还能来年再生,而来年的枝叶呢?有谁在乎过他们?

这是眼前的实景,是天道的自然规律,但也是社会的现状!

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托寄了诗人的‘忧民’之情。

▲不尽长江,当诗人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自然会联想到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联想到眼前的时局,由不得诗人不放开怀抱,从天道的规则中寻找佐证以宽慰自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故事诗人肯定耳熟能详,这是天道的历史铁律。当百姓不被重视,则这样腐败的朝廷肯定也会被历史的大潮淹没。

所以,这两句是其实是因果关系,是作者对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考,更是对当政者的警告。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前面两联似写风景,实写时政。

而时政和风景又十分契合的时候,这种寄托就会更加强烈地冲击诗人的内心,升华出崇高之情,并审视自己。

唐王朝山河万里,杜甫可以说几乎走了遍。

年轻时家境优渥,杜甫却喜欢到处游学,观民间疾苦,替百姓发声,讽刺权贵。这也是他一直不被朝堂权贵重用的根本原因。

年迈了,他又因为营救宰相房琯而触怒唐肃宗,差点冤死狱中。最后避往成都,再到夔州。

▲杜甫的一生,都在为贫民百姓奔走疾呼,仕途前程和命运一直如处深秋,满腹才华不得施展。这就是他为什么用‘万里悲秋常作客’来自况的真正原因。

▲而因为他的耿直、善谏又常常得罪皇帝、权贵,且一直不悔改,所以,他自嘲此为‘多病’,自嘲为‘独’,无志同道合者相伴。

▲宋人罗大经赏析这一联时,曾说: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罗大经只是说出了诗圣这一联的表面意思,后人鉴赏时也大都如此解释。

却不知,‘苏世而横流’的圣人胸中,岂能真的只有这么一点浅见呢!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联,作者才真正的写到自己身上。

▲大意是说:我这一生备尝艰辛潦倒之苦,国难家愁让白发日益增多。可是,今日登台,触目皆凋零之象,所感亦天人之悲,此时又无酒遣愁,心中的失意和悲愤谁又能理解呢?

所以,最后这一联看似是诗圣对老病潦倒的感慨,其实是他对一腔热情’无处可诉、无人堪听‘所发出的长叹。

理解了前三联真正的含义,我们才能更感受到这一联的无上魅力。

作为一个文人,一个‘心忧家国、情系苍生’的有志文人,谁不曾存着报效家国、安抚天下的雄心壮志?

▲可是,一再的打击和冷遇,让诗人隐约感觉到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都是一厢情愿。故而,才用这样辛酸、无奈的笔触落脚,与天地同悲。

▌通过上述赏析,我们应该明白了这首诗为什么会被称为七律第一!

无论是诗词手法的变幻多端,还是寄托情感的深致、沉郁,或者比兴互用的艺术成就,又或者似疏实密的布局手法,都是崔颢的那首《黄鹤楼》不可比拟的。

在《登高》之前,《黄鹤楼》被公认为七律第一。

而这首诗既然被称为诗圣的巅峰之作,杜甫又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且杜甫又是‘江西诗派’的鼻祖,因此,这首诗就绝不能只从表面去解释!

▲是故,以诗家鉴赏论之:

寄托之深沉,言辞之工整,格调之孤标,情感之真挚,似此四者合一者,古今莫出《登高》之右!

后记

在这一首诗里,杜圣一共描述了人生中的八种悲情,层层递进,步步渲染,令人悉之而不忍。

结合诗人一生的遭遇,和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只有和他心灵相通相接,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包含的各种微妙、宏大、深幽、沉郁、悲凉、沧桑的复杂情感!

清人杨伦《杜诗镜铨》中评此诗: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西山诗词客原创,敬请关注!

杜甫的一首登高所蕴含的意义,深广令人百读千回,感慨万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楼。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本人认为杜甫这首七律诗,可称为唐代之杰作。

上一篇:如何跟女生搭讪开场白(如何微信搭讪女生开场白)
下一篇:你觉得成功是什么英语作文(健康的人际关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