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哪些哲理小故事(你还知道
0 2022-03-25
我觉得有三个人,很有意思,他们的影响,被忽视。
第一位:惠施。
在濠梁之辩中,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强调这样一个人和鱼的区别,而庄子则要消除这种区别,达到万物同一。
其实,中国人习惯了不计较彼此的区别。譬如说,放着人不去做,要去打造狼性团队。
就是不做人,要去做禽兽。
譬如,公私不分,公家的,就是我的。
对于一些社会上的常用词汇和概念,也从来不会去纠结。
以轰轰烈烈的换招牌运动为例,如果这家店是业主的门面,对方怎么能有权力来换招牌?
外墙如果是自己的物业,为什么政府说要统一,就必须要统一?
这种对“名”的不计较,就导致了法律概念和权力边界的模糊。最后,就生了一个公私不分的社会。
惠施能在2000多年前,这样计较地提出,很可贵。
第二位:公孙龙。
他有著名的“白马非马论”。
白马为什么不是马?
他说,马是一种动物,白是一种颜色,白马是:颜色+动物,自然,白马就不是马了。
这种逻辑的严密,让当下的中国人汗颜。
我们流行一句话,我不要结果,只看态度。
这句话的内核就是,我不讲理性,只讲感情。
第三位:荀子。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一反儒家的认知。
人在于教化,才能够学习到善,这是多么深刻的认知。
可是被中国人忽略了。
荀子还说,欲望和恶是同源,欲望多,但是好东西少,人们就相互争夺。
、中国: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屈原、司马相如、刘安、曹操、曹植、曹丕、陶渊明、陈寿、陆机、范晔、刘义庆、刘勰、郦道元、魏征、王勃、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高适、崔颢、杜甫、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柳永、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洵、司马光、王安石、沈括、苏轼、李清照、陆游、杨万里、朱熹、辛弃疾、姜夔、文天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睢景臣、张养浩、施耐庵、宋濂、罗贯中、高启、王磐、崔铣、吴承恩、归有光、汤显祖、冯梦龙、凌濛初、徐宏(弘)祖、魏学洢、张溥等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