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2 2022-03-25
1.写作从来不是领导的职能。
大机关配公文材料职能部门,小机关有专职机构或个人,企业配秘书或助理,再不济也有业务下级和文员。
一个重要的稿件甚至要辗转几手,多方审核,经过多道程序才能发布,而公文特有的格式(有国家标准),不是一般人不具备一定学习能胜任的(胜任的意思是高质高效,不是一边查一边写的低效率),不信我问一句“此颂商祺”的位置与标点符号,有几人能直接答出?文章类型(报告,函件,通知,要求等),多级字号,多级序号,文号,密级,行间距,行字数,页眉,左右间距,落款,抄送次序,小到日期格式都有要求,而这些繁琐但提现规范重要性的写作职能显然不能让领导分担,需要专职或下属去做。
公事公办,各有专攻这是效率和质量要求下的好转变,公文写作也是。以企业举例,还有个程序效率,专职拟稿,法务,商务,财务分别审核,再经相关副职审核,最后关键领导定稿,此事提交印章申请盖章,材料才算正是写出来。通知,发布,学习又有程序,签到,回执,文件收发记录,下发群发是否到位等又有要求,
这一套所牵涉和耗费的精力必然不是以领导为出发原点。
2.写材料其实是一件非常用力的事。
写材料需要严谨和精准,有需要笼统和意会,矛盾吗?不矛盾。因为一篇文章的两件事,各自需要不同。
需要文采又不需要文采,最好的文字助理,大概是那种有文采但又能压抑文采,放弃词藻,运用技巧。以意补型:想要有气势不采用直接突出气势的华丽夸张辞藻,而是运用排比。点评为批:一般的描述或者轻微的表扬都是为杜绝和禁止铺垫(为何不直接说,因为有些行为上不到法律,或者有些利益集团不能硬碰,但绝对不是不办你,而是一步步铺垫)。
需要平淡和波澜不惊但要的是触情和共鸣。把事物提炼总结分析,讲出道理和干货,就是行文的力量:大旱,易子而食。
这是高段位的写作,你可以写作高手,是因为你付出了80%的精力钻研这件事,做这件事,领导不会这样,他分担不出这么多精力,但又需要有力量的文章,所以他不会自己写作。
3.写材料是一件很累的事。
早些年是大多是没能力的找有能力的写材料,能出彩,领导高升,写材料的也能高升,那时候成为单位笔杆子,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现在不同了,领导们大多是业务或专业一把手,上面说了,现在也已经过了那个“提炼口号”的时代,标准化也代表了平庸化,没有了更高更好的前景,写材料就显得尤其累。
除了上面的难点,对事物本身的了解也很重要,写大材料不亚于写论文,数据要查要比要总结,背景要吃深,业务要弄清前因后果,更要有前瞻性,预判性,还要清楚政策动态。这些过程领导不会太关心,他大概只在意结论。行文风格也要很微妙,什么场合用什么典,什么事情用什么词句,在招商会的发言要多显亲近,在安全生产排查大会要显严厉。
举个例子,一个有力的上级单位对下级就很少用到“必须”,你写鼓励和提倡他一定会做,和蔼又有力不比把自己先置于没有退路的绝地好吗?(听话的下级你写不写必须不重要,不听话更不重要,但是上级审核你的制度规章的时候,你的必须就是你的任务)。
4.不但要成果,更要有过程,结果可以偶然,真正可贵的是理念,方法和措施手段。
一个混乱的研究院能偶然出A研究成果,但出B,C很难了,一个有好的理念的和管理方法的研究院没出A,但绝对能出B,C,D,前者不值得推广,后者才需要。
倒查,是学术和行政管理都需要的有效手段,数据能作假,结果能粉饰,但过程和逻辑做不了。
写成果,写的就是自己倒查,写的就是过程先进性,这其中的细节只有业务骨干知晓,领导大概只申请了资金,做好了其他支持,所以得业务骨干写,经历者写,这种人物结构也很合理。
5.领导是颜面也是排面。
在某项任务中可能真的存在功劳占一半以上的某个下属,但这不足以是诺贝尔奖般立马成就你,就算是短暂的蛰伏。你的领导的资源协调能力,综合调度能力,抗压和方向导向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能力的生产力,有时候不必技术低,没有他的协调疏通,拿不到资助你研究个锤子。
会场上,别人一看那不是某集团的老马嘛,气氛先热烈了一多半。
所以,领导有时候就是发言机器。哪怕是没有高手给他写更好的稿子,在场合下他也要去发言,当然,你写的好,还是为他添彩。一般情况下,发言了该感谢的都要感谢,该突出的还是突出了,出力的,吃苦的,关键的人和事都在稿子里,从这个意义上讲,写稿子不单是为领导服务,而就是为公司,同事,自己服务。
领导是管理者和决策者,更多的是思考学校规划战略之类,像写发言稿这种具体的事情肯定是交给办公室的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