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有什么意义(九九重阳节
0 2022-03-25
如果以吃饭来比喻的话,阅读原著相当于自己吃饭,可以品尝到作品的原汁原味,而看改编的作品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吃别人嚼过的东西。也许经过再创作后更易于大众接受,但由于掺杂了改编者自己的想法,对原著的呈现多少会有一些偏差。
《红楼梦》是一本白话小说,虽然成书于200多年前,但现在人读起来也不会觉得太费力。如果你爱好文学,并对《红楼梦》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我建议还是要去读原著,因为原著跟影视剧相比,优势显而易见。
《红楼梦》文字的精妙是影视剧难以再现的。《红楼梦》之所以被成为奇书,甚至在后世还发展出了一门“红学”,跟曹公公的妙笔有直接的关系。
曹公“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用毕生的精力打造出一本《红楼梦》。落笔之精妙高超,非三言两语可概括。单说“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写作手法,非读文字而不得领略其中滋味。
正如宝钗所说,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影视剧是视觉的艺术,无论男女老少均能看懂。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处,很难用影视的手法一一表现出来。
《红楼梦》人物繁多,影视剧无法全部展现。有人统计过《红楼梦》中的人物有近千人之众,其中有名有姓的700多人,没有名姓的200多人。
这么多的人物,却没有一句闲来之笔,多余之人,也只有《红楼梦》可以做到了。但是
影视作品由于制作所限,只能着重去刻画主要角色,很难做到每个人物都去拍摄。
比如十五回中农户的女儿“二丫头”,书中写道:
(宝玉)见炕上有个纺车儿,越发以为稀奇。小厮们又说:"是纺线织布的。"宝玉便上炕摇转。只见一个村妆丫头,约有十七八岁,走来说道:"别弄坏了!"众小厮忙上来吆喝。宝玉也住了手,说道:"我因没有见过,所以试一试玩儿。"那丫头道:"你不会转,等我转给你瞧。"秦钟暗拉宝玉道:"此卿大有意趣。"宝玉推他道:"再胡说,我就打了!"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果然好看。忽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丢了纺车,一径去了。只有短短一段文字,如惊鸿一瞥,生动至极,似闲笔又或是一处伏笔,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我看过多少影视剧,这一段基本都被忽略掉,更有甚者,就连秦钟,宝玉的密友,很多影视剧也都舍掉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可谓经典,当初拍了秦钟的部分但最后再三考量之下还是整段删去了。如果仅看电视剧,相必这些精彩人物、片段都看不到了,难免空留遗憾。
《红楼梦》的场景和建筑,影视剧未必能完美呈现。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虚构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引发人们的联想而得到美的享受。而影视是视觉的艺术,要把文字中想象的部分具体的表现出来,把虚的具象化,难度相当高。
就如书中开始贾宝玉做梦去到的“太虚幻境”来说,是一个虚无缥缈、是至美致幻之仙境,然而,可能由于制作能力所限,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影视剧可以完美无瑕的表现出太虚幻境的意境。
有的造景虚假、俗不可耐,有的把幻境等同于鬼境,聪明点的干脆就舍去了这部分镜头。
还有大观园中各处建筑,如怡红院的富贵、潇湘馆的幽静、蘅芜苑的冷清、秋爽斋的阔朗还有稻香村的农意,这些如果一一呈现,不仅需要符合书中意境,还需要专业的设计,才能既满足读者的想象,又不让业内人贻笑大方。除非财力雄厚的大制作,一般剧组恐怕会望而却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演员功力不到很容易翻车。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已被多次搬上舞台和荧幕,光电视剧就有多个版本,然而到目前为止,最被人认可的还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
87版拍摄时,无论从选角还是服道化,都十分精良。尤其是演员,为了让演员深入角色,剧组给演员请老师上课,对形体、台词、文化等各方面都进行精心培养,用时三年才打造出这样一部精品。即使如此,仍然留下了很多遗憾。
反观后来翻拍的剧,花钱一点不少,但真正用于演员演技锤炼的并不多。导演不尊重原著,演员不揣摩角色,胡乱搭个班子仓促上阵,主角一个个要么眼神空洞,要么表演浮夸,最后变成大型事故现场也是必然的事。
《红楼梦》是座宝山,但能不能挖到金子也要看个人的造化,不是谁都能随便上来分一杯羹的。
话说回来,原著虽好,但毕竟隔了这么多年,现代人早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信息的接收都以短、小、快为主,让每个人都静下心来去阅读这样一本描述古代生活的长篇小说,恐怕也不现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接触《红楼梦》的第一途径可能也就是影视剧,那么选择一部口碑比较好的剧来看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有时间、有精力、有意愿想去了解,我还是建议去读一读原著,毕竟梨子的滋味还是要自己亲自尝一尝的。
不一样,看电视能给读者真实感,看红楼原柱,心里只有个大概的想象空间,如果两者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