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什么要读书》读后感(为什么
0 2022-03-25
感谢悟空的邀请!
《神奇遥控器》,一部十五年前的美国电影。影片中最重要的道具——一把神奇的遥控器——在今天看来,其实也并无多少“神奇”。
造型过时、设计老套,科技感不足,特殊之处也不过增加了一些奇异的功能。如果仅是这样的感觉,那么欣赏这部电影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的耐心了。
很巧合的是,今天下班回来,我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手机上装一个“智能遥控器”APP,因为天气最近变冷,我需要开空调了,房东出差去了暂时要不到空调遥控器。所以,我正好需要一个“智能遥控器”。
但显然没过多久我便发现,影片主人公迈克比我更需要一把“万能遥控器”。
如果用一个词组来形容迈克,大概他就是所谓的“油腻的中年男人”。一心只想着工作晋升,家里的一堆事怎么办?靠边。
似乎目标感很强,但紧绷的生活节奏并未让迈克轻松多少。他忍受不了生活的絮絮叨叨,一点就着,生活秩序并没有因为他的紧张而变得有序起来。
相反,他疲累了。
能将人从琐碎的混乱中解决出来的是什么?
人的第一直觉会回答:控制欲。
没错,如果所有的事物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运行,那一切就简单多了。
迈克意外获赠的这把遥控器,就具备这样的能力。不想看的按“暂停”,不想听的按“音量减”,不想煎熬的按“快进”,想不起来的按“回放”……
果然一切都简单多了,调戏老板都不在话下。
这个时候,电影其实才刚刚开始,隐隐之中,它开始向一对深邃的哲学命题发起挑战——“控制”与“失控”。
当你终于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你也终于失去了。
奥斯卡·王尔德的话:“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是求之不得,二是得偿所愿。”
就是这个意思。
当迈克随心操纵自己的人生进度时,他可以一步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他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着未来的不适应,因为他错过了过程,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当你恣意挥霍“控制欲”的时候,也正是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控”的时候。
不得不说,这才是这部电影的“影眼”。
当然一部电影所承载的使命并非钻进这个“影眼”探索哲学问题,而是绕这个“影眼”一周后,轻快地滑过去。
电影是商业艺术品,它没有责任承担起教诲一个人的使命。很多人常常寄希望于在看过“史上最伟大的十部励志影片”后就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这实在有点为难电影了。
如果一部电影能让人有所收获,那一定不是在看完电影的那一刻,因为那仅仅是漫长启发的开始。
《神奇遥控器》在绕过这个哲学“影眼”一周后,情节便轻快地滑向了温暖的人间,最终回归到“家庭”。
这符合商业影片的模式范畴,也让电影最终回到万家灯火。再好不过。
于是不得不谈一个话题:成年人的工作和家庭是否真的难以平衡?
我的答案是只有努力靠近中的平衡。
很多人光是为了活着,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哪还有精力去平衡其他?深有体会,最近双十一加班加到我都快见到十一月的肖邦了。
但有没有想过,尽管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客观限制,也不至于就能失衡成那般模样!所以,必然还有潜藏的因子并未被重视。
想来想去,我搜寻的结果就是人的天然惰性。
如果一个人一天两天工作紧张,回到家遇到琐碎的家长里短可能还会应付,但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呢?
放心,用不着你崩溃。
因为在你崩溃之前,不多久你就会形成一种反射习惯,面对家长里短的琐碎信息,会直接过滤或弹回。这种潜移默化的自发反应,其实也是人本能的情绪保护机制。与其让你纠结耗费精力,不如直接忽视或击退,以达到保护精力的目的。
但,不分青红皂白的忽视和怒怼,就是生活失控的直接导火索。
因此,越是一团糟的时候,越需要保持冷静,努力克服人的天然惰性(即自发的本能保护机制),以更强的耐心来应对一团毛线的周遭。
这无疑对人的身心是巨大的消耗与挑战。
所以,我很欣赏影片中“颜王”那句俏皮话——好人也需要休息,我知道你这一次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郭芙蓉说:“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没有什么过不去,如果有,那就一场好觉、两次旅行、三顿烧烤乖乖伺候着。
感觉很不合理。要是平时等个车排个队你快进就算了,毕竟是垃圾时间比较无聊,可主角每次快进都是几年几年的跳,这心也太大了。等于人生中很多的重要时刻他都直接快进过去了,现实里谁愿意这么随意的浪费生命?
而且主角刚得到遥控器时遇上一个大胸女晨跑,结果他利用遥控器反复观看福利,这说明遥控器可以快进到未来但也同样能回到之前的时间。这可是一个人生开挂的绝佳机会啊,但主角好像从来没有用过时间回溯这个功能。就说他和老婆离婚这个事,如果利用好遥控器的功能,他明明可以回到之前弥补一切,可实际上他却啥也没干,还把自己吃成了一个大胖子,所以我说这剧本BUG太多,根本不合情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