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蒲松龄聊斋(对《聊斋志异》和蒲松龄评价)
感谢悟空小秘书问答邀请
我的家乡离蒲松龄的老家淄川仅仅70多公里,现在蒲松龄的老家由政府出资建有蒲松龄纪念公园。
蒲松龄出生于1640年,也就是在他出生四年之后清军入关。
蒲松龄也跟没有起兵之前的洪秀全一样,也是对于功名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因为自幼颇有天分,因此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政府机构。
不料在通往科举考试的道路上虎头蛇尾,一开始看似颇有前途,但此后却屡试不第,直到在七十一岁的那一年才考取了一个贡生!
但他并没有像洪秀全那样,在恼羞成怒之下砸了孔老夫子的牌位,然后信奉西洋教举兵起事,而是当了一辈子的顺民!
因此,他显然不是什么反清分子、更对前朝大明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自然也不会复明。
纵观他的一生,跟所谓的反清复明没有半点关联!
其实,在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所谓的反清组织大多都在南方,而山东这一代基本没有什么反清组织。
他一生都生活在艰辛之中,中年以后近似穷困潦倒,在无奈之际仅靠教书度日,收入甚是微薄,养活全家老小颇为费力。
在活着的时候曾籍籍无名艰苦一生的蒲松龄,压根就没有料到在他死后的几百年会成为世界名人,并为他建立了纪念公园,这是活着时的他未曾料到的事情。
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写了著名的系列小说《聊斋志异》,在他死后几百年的今天被拍成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如果他活着的话也应该成为亿万富翁了。
在他写的《聊斋志异》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鬼怪故事,深的人们的喜爱。
如果按XX教科书的定义来讲,他所写的这些鬼怪故事是为了讽刺当时的社会,如果按文人墨客的说法是说鬼比人更加可爱!
其实这些定义是很荒缪的,蒲松龄压根就没有这种志向,他只是在穷极无聊之下的一种乐趣而已。
据有关资料说明,他曾卖过茶水。
但凡路过之人,每向他讲一个故事,他便免费给客人一碗茶喝,在客人走后他便记录下来。
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短片系列小说《聊斋志异》。
跟反清复明和对政府不满以及讽刺人间的丑陋一点都没有关系!
活着时平平淡淡,死后声名显赫!
在世界上,像蒲松龄这种情况的人很多,生前穷困潦倒、籍籍无名,被人看不起,但在死后却成为了世界名人。
除了中国的蒲松龄之外,另有荷兰的梵高和德国的尼采!
梵高一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进行创作,他是作画时间最短的画家,但也是作品最多的画家。
但他的画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欣赏,一生创作无数但在他死前却只卖出了一幅,但在今天的画展上,梵高的画是拍卖价格最高的画。
尼采一生穷困潦倒,没有工作也没有结婚,体弱多病并伴随着有轻微的精神疾病,全靠母亲和妹妹照顾。
在他的随身行囊里,只有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随处流浪以便记下那随时扑面而来的灵感。
在他死后,尼采的著作成为了整个德国民众信奉的哲学圣典!
名人,也许在他活着的时候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看好的、生活极端贫困的一个人。
在他死后人们才知道在他活着的时候被世人大大的低估了!
蒲松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偶然机会到山东蒲松龄故居去参观,当地的一位美女讲解员姓仇,果然十分妖艳,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蒲松龄一生,老蒲家并不富裕,肯定是没有钱捐官,再说清初可能还不能捐官,所以只好靠考罗,谁知蒲松龄官运不及,考一次落榜一次,有的还是因为犯了低级错误引起的,就是在写答案的过程中,居然翻过了一页,也就是说答案是不连续的,当然落榜。到很大年纪,最后捐了一个贡生。当时我很有感慨,写了一首歪诗“千里来访蒲松龄,仇家小姐说其人。一生均被功名误,到老才捐一贡生。”参观结束,现场参观的人也少了,我因内急,问工作人员哪里有厕所,他说故居里一侧有,我只好返回刚才参观的地方,因为没有什么人了,我一看低矮的茅屋,门前一棵柿子树,拐来拐去,的确怪吓人的。怪不得蒲松龄当年能写出那么多稀奇古怪的鬼狐故事。据说另一个原因是清初有人反清复明,好多人被诛连,当时是“万户萧疏鬼唱歌”。所以至少客观上蒲松龄在他的著作里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现状。再说他追求功名无望,有不满情绪也未可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