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黑洞是什么?(数学中的黑洞数举例)
黑洞可以说是宇宙中最迷人的一种存在。“黑洞”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约翰·惠勒在1969年提出的,以取代以前的“引力完全坍缩的星球”这一说法。之所以取名叫“黑洞”,是因为这样的恒星(黑洞其实也是恒星的一种,并不是一个大洞)质量和密度非常大,,靠近它的物质都会被它的引力束缚,甚至连光都无法逃逸。所以我们肉眼是无法观察到黑洞的。
那么黑洞是如何产生的呢?简单来说,黑洞的产生过程有点儿类似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某个恒星自身的燃料燃烧耗尽时,其核心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坍塌,并发生强烈爆炸。一旦其核心中所有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恒星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但对黑洞来说,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太大,以至于收缩过程无法停止,中子本身在挤压和引力的吸引下被碾为粉末,最终形成一个密度高到难以想象的物质。这样高的质量将产生极大的引力,使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被其吸引,包括光。由此,就形成了黑洞。
既然黑洞无法直接观测,那我们又如何证明黑洞是否存在呢。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像黑洞这样的大质量天体,会产生强大的引力场,使其周围的时空剧烈弯曲,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质都会受到影响。霍金认为,黑洞不黑,其实是灰洞,这句话还有一层含义,黑洞可能并非只进不出,也有让物质吐出的机制。
黑洞,不是洞,只是密度极大的天体,产生了足够强的引力,连附近的光都会被吸进去。所以是黑色的,什么都看不到,像个洞一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