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指的是哪里(郑和下西洋指的是哪个地方)

2021-11-12 20:52:03

郑和为中国明初航海家,于明成祖、明宣宗时期的28年间,前后七次远航下西洋,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之壮举。

西洋,元代以今南海以西(约自东经110⁰以西)等海洋及沿海各地,远及印度及非洲东部,概称之为西洋。明时称今文莱以西的海洋为西洋。郑和七次(一说八次)率领船队远航南海,通常即称下西洋。

郑和(1371~1433)本姓马,小字三保(或作三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区)人,回族。明太祖洪武年间入宫为太监,人称三宝太监。1399年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起兵发动“靖难之役”,三保太监从战有功,升为内官监太监,赐姓“郑”,始名郑和。

“郑和下西洋”亦称“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由郑和奉明成祖(第七次为明宣宗)之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海外诸国和地区的大事件。

自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至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之肯尼亚的蒙巴萨、红海海口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郑和远航下西洋实为世界航海史上之创举。

明成祖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故派遣郑和作为明政府的政治使节与商务代表,通使西洋(或谓郑和还带有访查建文帝朱允炆行踪的秘密任务)。

★一下西洋(1405年六月~1407年九月)

永乐三年六月,明成祖派遣内官监太监郑和与副使王景弘率领船队出使“西洋”,郑和使团第一次远航下西洋。

远航船队自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海,依次访问了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苏门答剌、南浡里(在今苏门答腊岛北部)、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古里(故地一般以为在今印度西南沿海的科泽科德一带,当海道要冲,古为东西方交通重要港口所在)等国。并在交通要港古里为船队建立了交通、贸易中心转运站。后经印度西岸折回,五年九月返回南京。

★二下西洋(1407年秋~1409年七月)

返京不久,稍作休整,郑和便奉旨率领船队再下西洋。郑和统领舟师前往爪哇、满剌加(今马六甲)、锡兰山、古里、柯枝(今印度西南岸科钦)、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等国访问。七年七月返国。

★三下西洋(1409年九月~1411年六月)

休整了一个多月,郑和于九月率领船队三下西洋。

船队前往占城、爪哇、满剌加、阿鲁(今苏门答腊日里河流域)、南巫里(即南浡里)、锡兰山、小葛兰(在今印度柯钦南)、柯枝、甘巴里(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科因巴托尔)、阿拔巴丹(今印度阿莫达巴德附近)、古里等国访问。

九年六月,郑和率领船队自西洋返回,俘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献上;后放之还。

★四下西洋(1412年十一月~1415年七月)

永乐十年十一月,郑和率领远洋船队四下西洋。使团访问了占城、爪哇、苏门答剌、南浡里、彭亨(今属马来西亚)、急兰丹(今马来西亚的哥打巴鲁)、锡兰山、加异勒(今印度南部的卡异尔)、甘巴里、柯枝、古里沙里湾泥(今地不详)、溜山(今马尔代夫首都马累)、榜葛剌(今孟加拉)、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口霍尔木兹)、剌撒(今也门木卡拉附近)、木骨都束(今肯尼亚摩加迪沙)、卜剌哇(今索马里布腊瓦)、麻林迪(今肯尼亚的马林迪)、比剌与竹步(均在今索马里境内)、孙剌(今地不详)等亚非国家。

永乐十三年七月,郑和结束第四次出使,自西洋返航;俘苏门答剌王以献。

此次出使,开通了中非航路。

★五下西洋(1415年十二月~1419年七月)

永乐十三年腊月,郑和五下西洋复访,凡历十九国,皆先后派遣使者来朝。

★六下西洋(1421年正月~1422年八月)

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明成祖正式迁都于北京;同月,命郑和复使西洋。

郑和奉旨六下西洋,护送忽鲁谟斯、阿丹(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甘巴里等十六国使臣归国,并对沿途所经国家和地区又进行了友好访问,其中有祖法儿(今阿拉伯半岛东南岸佐法尔一带)等。郑和使团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亦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七下西洋(1430年六月~1433年七月)

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六月,郑和奉旨第七次下西洋(一说第七次下西洋在1431年)。此行主要访问了忽鲁谟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木骨都束、阿鲁、阿丹、加异勒等20国及旧港宣慰司,并派人到了天方(今麦加,伊斯兰教圣地)。

1433年,郑和于归国途中客逝于古里。远航船队由副使王景弘统领,于七月返回南京。

郑和遗体归葬南京牛首山麓。一说郑和七下西洋安然回国,后于1435年病逝于南京。

郑和历次远航,随员均多达两万七八千人,包括行政官员、军事人员、航海技术人员、船舶修造工匠、一般管理人员和办理勤杂事务的人员,以及通事(翻译)和医务人员等。

船队主体一般由63艘(一作62艘)大、中号宝船组成。大号宝船长44.4丈,阔18丈,9桅12帆,可容千余人;中号宝船长37丈,阔15丈。加上其他类型的船只,如座船、战船、粮船、水船等,每次出使,共乘巨舶百余艘,其中第一次208艘,为七下西洋中动用船只最多的一次。

使团远航船队使用罗盘,夜则仰视天空星辰,利用天体星座方位与高度,导引海船航行。船队所至之地,以瓷器、丝绸、金银、铜铁等换取当地特产香料等及其他珍奇宝货,扩大并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往来和联系。

郑和远洋船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不仅开辟了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以及通往阿拉伯诸国的新航路,而且向南越过南纬4⁰以上,在印度洋和南洋的各个海域,分别开辟了多条新航线,对后代的印度洋和南洋航海所采取的航线有很大影响。

《郑和航海图》中所注的过洋牵星数据及所附四幅过洋牵星图,为后世留下了中国最早、最具体完备的关于牵星术的记载。《郑和航海图》中,对有关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地理知识,也有集中的反映。

郑和下西洋既使亚非各国人民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又使中国人民在认识亚非国家方面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中国人民对海外的地理知识。

郑和使团重要成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以及巩珍著《西洋番国志》三书中,记录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山川道里,对郑和下西洋所访问的主要国家的情况,均作了翔实而生动的记述,极有价值。

郑和七下西洋的远洋航行,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要早上半个世纪以上,且船队规模与船只之大,均超过他们数倍。

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对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友好关系,作出了不小贡献。

南洋各地至今仍保留不少有关郑和的遗迹,在印尼有三宝垄、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这些名称均是对郑和出使该地的纪念。

中国西沙群岛中的永乐群岛,南沙群岛中的郑和群礁,也是为了纪年郑和的航海事业而命名的。

(郑和群礁)

图片皆选自网络。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巅峰时期,当时的明朝在经济文化在世界上属于领先地位 。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郑和出南中国海西向印度洋非洲 航行,到达非洲中部 。郑和下西洋是把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的 伟大行动 。明朝时期出南中国海向西航行,就叫做下西洋 。

上一篇:有哪些经典老歌(经典老歌500首)
下一篇:三十六计跟孙子兵法什么关系(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关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