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传位给李治?(李世民为何不传位李泰)
公元643年,两仪殿冷,45岁的李世民大帝焦虑万分,猛然抽出80多厘米长的佩刀,对着自己的腹部就要捅下去!突然,褚遂良一个健步上前,拼死夺了下来(“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
怎么回事?李世民要自寻短见?
还真是!不过,这个事还是得由笔者慢慢讲起。
本来,李世民的皇位既不是留给李泰的,也不是留给李治的,而是留给太子李承乾的。
不料,太子反了!
被“逼”谋反的太子李承乾
贞观17年(643),太子李承乾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弟魏王李泰的威胁,史载:
魏王泰多艺能,有宠于上(李世民),见太子有足疾,潜有夺嫡之志,折节下士以求声誉。上命黄门侍郎韦挺摄泰府事,后命工部尚书杜楚客代之,二人俱为泰要结朝士……——《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原配长孙皇后育有四女(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三儿(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由于李承乾(619年生)是长子,按照嫡长制的制式,其8岁就已经被立为太子。李泰生于620年,只比李承乾小一岁。李治出生于628年,跟他的这两个哥哥比起来,年龄差了8、9岁。
上面的史料专门提到了李承乾的足疾问题!
关于李承乾的“足疾”有两种推测:一是说由于遗传。据传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患有先天性“气病”;二是得病所致。据载,李承乾曾经在贞观五年和贞观七年得过一场大病。笔者揣测,如果李承乾最终继承皇位,唐王朝或许有很多人会“瘸着走”。
由此可见,这个“足疾”已经影响到一个帝王的“观瞻”。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民才会逐渐对李泰“有宠”。鉴于此,李泰也才会有了“夺嫡”的心思吧?再说,二人年龄只差一岁,李泰恐也不会太服气他这个哥哥吧?
李承乾原本不是这样,但在其母长孙皇后离世(636)后,就慢慢变了。
其时,太子李承乾“喜声色及畋猎,所为奢靡”,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他竟然有某些“特殊嗜好”,史载:
太子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道士秦英、韦灵符挟左道,得幸太子。上闻之,大怒,悉收称心等杀之,连坐死者数人……——《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这一切都令李世民大为“不怿”!
一方面弟弟李泰有“夺嫡之志”,另一方面,父亲对于自己的行为非常不满,李承乾难免会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遥想父亲当年“玄武门之变”中夺位,李承乾难免内心“惊厥”!
如此看来,李承乾就必须“起事”了!
于是,李承乾纠结自己的叔叔汉王元昌、洋州刺史开化公赵节、吏部尚书侯君集等“密谋造反”!
结果,东窗事发,李世民将他们一网打尽:
“已酉,诏废太子程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上欲免汉王元昌死,群臣固争,乃赐自尽于家……候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苛等皆伏诛……”
“无心插柳柳成荫”,李治終被立太子!
李承乾被废以后,李世民自然是“嘱意”二儿子魏王李泰,而且李泰也很孝顺:“日入侍奉”。
所以,李世民当面许诺“立为太子”。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李世民原以为群臣们都这样想,去跟群臣商量,不料,大舅哥长孙无忌提出了新的人选:晋王李治!
其时,李世民自始至终都没考虑过自己这个“怯懦”的小儿子,怎么长孙无忌提出了他呢?
由于新冒出来了晋王李治,李泰为了确保太子之位,竟然对李世民讲:
“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
没成想,李世民竟然信了!
这个时候,谏议大夫褚遂良就劝李世民:
“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呼……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
李世民竟然“流涕曰”:“我不能尔”。
褚遂良为什么把李世民说哭了!
说白了,对于李世民来说他所考虑的是自己儿子这一代人,不能再像自己当年一样“自相残杀”!谁当选,不重要;重要的是“保全兄弟”。褚遂良一席话,触到了李世民这么多年来的心结,能不“流涕”吗?
李世民一时难以抉择!
关键时刻,李泰又走了步“臭棋”!李泰害怕李世民立晋王李治,就对李治说:
“汝与元昌(就是上边因谋反杀头的那个家伙)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
李治由此“忧心于色”。
不久,李世民感觉李治经常脸色“不对劲”,一问才知是李泰搞的鬼,随即“抚然,始悔立泰之言”!
决定李治命运的时刻终于来临!
这天,李世民在两仪殿上朝以后,单独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李治,商量立储之事!
李世民想到大儿子李承乾被废,二儿子李泰竟然还想着陷害他弟弟,弟弟汉王元昌参与谋反,再想到自己费尽心机竟是这么个结果,不由仰天长叹:
“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懒!”
李世民越想越气,越想越憋屈,竟然“自投于床”,“无忌等上前扶抱”!李世民情绪还是激动,以致于“又抽佩刀欲自刺”,幸亏褚遂良眼疾手快,“夺刀以授晋王治”。
长孙无忌等一看也没办法,就问李世民:
“那,你想立谁啊?”
“我欲立晋王!”
长孙无忌害怕李世民再有什么非常举动,赶紧匍匐余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李世民听到这里,放下心来,瞅一眼李治:
“汝舅许汝矣,宜拜谢”!
李治赶忙跪拜……
就这样,晋王李治稀里糊涂的就被立为了太子……
结语:
其实,“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就因为顾及兄弟手足之情,而迟迟不肯对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动手,他自己就曾经说过:
“骨肉相残,古今大恶”!
然而,最后他也不得不在玄武门前诛杀自己的亲兄弟!其内心又怎能不痛楚呢?
万没想到的是,17年后,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又要上演这一幕,这就像是另一个“玄武门之变”一样,高悬在李世民心口之上。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度出现,他最终选择了自己平时不怎么看好的晋王李治。
哎……
讲真,李世民不容易啊!
参考:《资治通鉴》
(网图、侵删)
李治平庸?
隋炀帝,唐太宗都打不下的高丽被他打下。
隋炀帝,唐太宗压制不了的门阀被他打压去。
斩杀权臣,巩固皇权。
唐朝疆土的巅峰是他在位这段时间,并由他开拓。
对外开疆拓土,对内休养生息。李隆基的盛世也承自高宗。文治武功可谓唐朝第一帝。
只可惜身体差,不然唐朝的高度绝不止此。!
李世民轼兄杀弟,名气盛。论当皇帝远远不及李治。
武则天是唯一女帝,才被后人拨高。
李治刚好在这两个名声在外的帝王中间。现代影视剧又为了突出武则天,将李治变成废物来写。
可知,武则天掌权时,唐朝疆土开始缩小,经济农业民生开始缓慢并产生危机。若武则天再长命几年,可能产生动荡。
论文治武功,权谋治国,唐朝第一人其实是李治。
哎!想不到,如此一个强人被人说是平庸,实在可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